《狗十三》

Uiaoin 2019-04-30 4992

《狗十三》,个人觉得是寓意比较丰富的一部电影,也是今年华语电影中比较出色的一部。


 13岁女主李玩,由于父母离异,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,因为缺乏父母的陪伴,父亲送她一只金毛给她。因为李玩酷爱物理,于是给金毛起名“爱因斯坦”,爱因斯坦一直陪在李玩身边,李玩对其也十分喜爱。但不幸的是,爷爷意外使爱因斯坦走丢,经过李玩一番苦闹后,其继母又买一只给她,并告诉李玩就是“爱因斯坦”,李玩哪能认不出真的爱因斯坦,但在一番折腾之后,李玩无奈认下了新来的爱因斯坦。最后因爱因斯坦咬了人,不得已将其送走。 


从电影刚开始,李玩被逼放弃酷爱的物理而选择英语兴趣小组,到后来因为寻找第一只爱因斯坦而误伤爷爷,最后在父亲的又一次打骂之下妥协,选择了新的爱因斯坦。对于李玩,由于年龄小,对重要的事没有话语权,被认为是年龄小不懂事,不得不被迫做出选择,不能选择自己想要的;对于其父亲,与妻子离异加上工作忙,不能很好的照顾李玩,愧对于李玩,但是作为父亲的他,初衷还是为李玩的成长,希望李玩有一个比较好的未来,与此同时,他却忽视了孩子想要的到底是什么,是孩子的快乐,还是大人眼中的“未来”和“懂事”? 


主人公的爷爷奶奶,爱其子孙如命,由其通过奶奶不难看出:多年从不出门,但是为了找孙女李玩却奋不顾身独自出门。后面更是对孙子百依百顺,被孙子打烂额头也无半点怒气。溺爱,是长久以来形成的一种“传统”,我们深知不可为之,教育中也强调不可过分溺爱。但是我个人觉得,老一辈的溺爱思想已经多年来固化,我们要感谢、理解这种爱,不能因为拒绝而伤老一辈人的心,同时,要想办法避免这种爱,不要因为溺爱而影响孩子成长和发展。 


电影从父亲让李玩知道有了弟弟之后,不少体现两个孩子受到待遇的对比,很明显弟弟要优于姐姐,能够理解,家人们都不是有意而为之,但这恰是家人们所忽略的,缺少母爱的李玩内心的孤独与委屈是他们所体会不到的。其实人都是这样,做任何事情都是先把自己放在第一位,若人人都能做到“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”,将会少多少悲剧。可能电影也是想告诫夫妻,为了以后孩子的成长,能够谨慎选择,选择了能宽容和睦相处。


 同时,李玩的父亲是一个被爱情、亲情、事业夹在中间的左右为难之人,既要孝顺父母、抚养女儿成人,还要维持爱情的窘境,承受同父异母两个孩子之间的压力,更免不了事业上的应酬。但是不难发现,他是一个极其爱自己女儿的父亲。作为一家之主,无疑要承受相当大的压力,却不能倒下,只能在诸多选项中做出选择,正所谓“忠孝不能两全”,可能就是这样的情况了。


 说到两只狗“爱因斯坦”,就显得比较悲剧了,尤其第二个爱因斯坦。狗本是人们喜爱的宠物,但在电影中,却被当做玩物和工具,狗的感受甚至生命从没有得到李玩之外一家人的关注。第一只爱因斯坦为博得李玩开心而被送于李玩,但是得到了李玩的喜爱,却不幸走丢;第二只爱因斯坦就很无辜,生命的意义就是顶替走丢的爱因斯坦,李玩也迫于无奈接受了新来的爱因斯坦。但没想到的是,因为弟弟昭昭惹怒爱因斯坦,逼其跳墙,原本昭昭母亲亲自买来的狗狗,因为自己的儿子无情的将狗抛弃,以至于爱因斯坦绝食而亡。 


狗在人类的世界里,是多么微不足道,今天会因为人类的一时兴起得宠,明天也会因为主人的一股怒气命丧黄泉,自始至终,没有决定自己生存或者死亡的权利。但是,狗是忠诚的,第二只爱因斯坦虽没有博得小主人真心喜爱,它却对主人至死不渝,并没有在失去主人后苟活于世。13岁的女主李玩,虽然是一家人的掌上至宝,却有同爱因斯坦一样的命运,她如爱因斯坦一般不能选择自己所爱,被迫活成大人眼中的“懂事”;如爱因斯坦一般善良忠义,在爱因斯坦走丢后不顾一切寻找,后来见到真的爱因斯坦却无奈不肯相认,随后独自一人痛哭。


 或是被人视为玩物无关生死,或是承受巨大压力却仍需坚韧不拔,或是迫于局势一味妥协,都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,但当自己能力不够时,不足以改变环境时,只能先改变自己,让自己变得强大。 


因为这样的事,以后还多着呢。

加载更多